强化产业支撑 助力白银市乡村振兴

来源:决策咨询中心 | 作者:肖红彦 | 日期:2020-10-26 11:15:58 | 阅读: 11535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发展的前奏。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是贫困县发展的根基,也是贫困户脱贫的主要依托,更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

  一、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体思维理念转变

  1.政府层面。要把发展扶贫产业服务于脱贫攻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和实现全县贫困摘帽的思维转向今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要和乡村振兴对接起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把脱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借此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不再是主要依靠政府“保姆式”扶持,而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要把脱贫产业的目标长期化,不仅仅是为农民增收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还要能够把这些扶贫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下一阶段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因此,要使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思维理念,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中注入优质的生产要素。

  2.贫困群众层面。大多数贫困群众对产业发展观念较为狭隘,对于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一些新兴产业因害怕担不起风险而不敢尝试,仍按部就班的继续着传统产业。因此,可以通过讲座、技能培训、广泛宣传一些脱贫致富的典型等方式向农民灌输产业成功的意识,增加产业发展自信,要让农民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观念,不能再有“等、靠、要”那种反正政府会管我的思想,要让群众真正意识到通过脱贫产业不仅可以脱贫还可以致富。

  二、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在农村贫困地区技术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难以吸收新技术、新技能的条件下,要借助外部智力,在短期可以提升技术产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在扩散效应和模范效应的影响下,外部的智力支撑可以促进农民形成“创新---收益”的自身循环。各乡镇也可以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目标和专业技能培训的诉求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可以邀请相关专家,集中授课、统一实习、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问题导向的培训,逐步提升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对愿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村劳动力,根据现代农业的特点,围绕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效种植养殖、农产品系列化精加工深加工和长途运销等重点产业,进行不同的业态发展培训。帮助贫困户培养技能、提升素质。支持贫困户开办家庭农场,发展自主经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创业带头人的作用。坚持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脱贫发展,以产业脱贫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对有社会责任感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或者创业带头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龙头企业资产收益参与产业脱贫。

  3.进一步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要想将人才吸引进农村,政策上要考虑农村的特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积极改善农村创业环境与居住环境,吸引农村青年人才和外地青年人才到农村发展,参加乡村建设。通过宣传品牌成果,使当地一些外出务工青年回到家乡企业进行工作。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大部分眼界比较开阔、相对受教育程度高,并掌握了一定的新技能,因此,政府要想办法通过政策使他们参与到家乡的产业发展中,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也可以解决“空巢老人”、“空心村”等问题的出现。

  三、进一步加强产业脱贫的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力度

     1.加大富民产业的培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要制定长期的富民产业培育制度,不能因地方领导的变更而变更,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也可以考虑通过立法等方式,制定中长期富民产业的培育规划,将其所需的资金投入、人才帮扶、项目倾斜、财税支持等相应的一系列条件、措施等全部纳入地方法规,以确保富民产业支持制度化。

   2.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如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靖远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可以乘着互联网这趟快车更快更好地发展。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和运输配送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培训,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促进农村特色产业优先发展。

   3.打造品牌效应。在当地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方面下功夫,通过营销运营手段,扩大品牌知名度,尽快树立具有地标特色的品牌。一方面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委托专业公司制作本地特色农产品广告视频,在网络上定期发布。也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农产品推介机构,统一在权威媒体做农产品广告,尽快形成农产品品牌。政府也可以建立对外宣传平台,如靖远的枸杞采摘节等,这也是强力推介和宣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的一个途径。比如今年疫情期间,有很多地方政府书记带头做直播,推介当地农产品,或和知名网络主播或者媒体合作,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

  四、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做好服务保障

    要根据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因村、因人科学谋划,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并把项目谋划和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起来、与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争取到国家的专项扶贫资金,要做到项目、服务到村到户。积极争取商业性、开发性等金融机构对产业脱贫的经融支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要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信息农业、网络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组建行业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等多种途径,引导农产品多渠道、多形式与市场对接,提升产品营销水平。

    五、进一步创建产业监管体系

     一方面产业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所以产业发展的未来有不确定性,政府应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监管。政府部门在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扶贫资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不能因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而只是监控财政投资是否花在产业上,是否花的合理,不仅要事后监管,事前和事中也要监管,尤其是事中的财务运作,避免造成损失,也无法追回。因此要建立对产业的长期规划和制订完善的产业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