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2-04-11 15:00:27 | 阅读: 10712
2022年元月中旬,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白银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平川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并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现将我校(院)调研组撰写的调研报告分期摘录刊发。
近年来,平川区委区政府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聚焦市场主体需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开放理念,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创新了一些方法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值得借鉴的工作思路,也有创新推进的服务领域。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平川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调动全区之力,顶格谋划推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松劲,努力让营商环境更优、让企业更强、让关系更亲,确保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理念,转作风。平川区在服务地方民营企业方面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特别是提出以“四变”提服务,“四办”优环境的举措,党委、政府以及各个协调部门,不仅是“管理员”,更是“服务员”,真正把企业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
(二)优流程,提效能。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优化办事方式是目前各地提升政务环境的主要做法。平川区在推进“一窗办、一网办、马上办、简化办”方面持续改革,特别是在全面推行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工作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键办结”服务,目前注册登录服务系统企业2454户,注册率已达92.5%。
(三)送政策,强供给。平川区为体现“立足需求、靶向发力、务实高效”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通过多维度举措,保护和服务市场主体,凸显了平川区政府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全力支持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赢得了“说到做到、马上就办”的平川口碑。
(四)勇创新,搭平台。平川区政府敢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创新多元融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几家区属国有企业,组建成立了甘肃润川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既推进了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还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平川区政府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政策机遇,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融资模式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采用“投资人+EPC+O”的模式建设,以“国企控股+民企参股”的资本结构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二是创新推出工业地产项目。平川区积极探索“建厂招商、企业租赁、循环利用、互利共赢”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发工业地产项目,以引资项目促进工业地产项目建设,以工业地产项目强化引资项目落地,实现双促进双提升。为消除引资项目预期不确定的投入顾虑,园区推出了“三免两减半”厂房租赁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对很多外地企业入驻园区给予了极大的政策红利。
二、经验启示
平川区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县域经济新动能的做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我省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更高水准优化营商环境,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责任担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不论是地方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部门单位一把手,还是处在工作一线的办事员,都能把纪律要求挺在前面,以“亲”“清”政商关系筑牢思想理念基础,把作风践行到实处,不给程序设关卡,不给制度设障碍,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断打造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凝聚起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思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 。平川区坚持以改革办法解决发展难题,以创新思维重塑竞争优势,通过打造平台汇聚优质要素,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强化监管完善法治保障,将动能释放出来、空间拓展开来,从而实现了在政务服务、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保障中“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的独特优势。
(三)问题导向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法 。平川区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基本标尺,把“用户思维”理念融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全链条中,既注重抓营商环境各项政策的总方案、总目标,也紧盯落实机制和流程细化尤其是落实效果。细化促进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提高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数字赋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 。平川区针对营商环境中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以全局思维整合资源,以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与审批部门“一网通办”、“键对键”办理,提高了跨部门协同能力,提升了政府供给侧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方面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思考与建议
(一)夯实政府主体责任,做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党委政府真重视、真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始终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认真履行支持、服务、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责任,始终与民营企业站在一起,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荣誉感、安全感。
(二)加大培养市场主体,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政府要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面对大中企业与小微企业,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中,政府行为要体现合法性、中立性、公共性和适度性原则,保证权力主要用来维护市场政策的竞争秩序。
(三)加快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园区全产业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县域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巩固龙头企业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方向,进一步明晰产业链发展重点,分类分业施策,有力有序推进。
(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高质量发展是生产要素投入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因此,政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民营市场主体进军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充分挖掘民营企业潜力,培育和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五)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实现融资新模式。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问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使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一起发力,在拓宽民营企业投资空间的基础上,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实现政府与民营企业的互利共赢。平川区在这一方面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其“润川模式”的探索,在落实国家混改政策的同时,简化了办事流程,开拓了一条县域内破解融资难题的途径,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